劳模展风采 筑梦新征程|16年耕耘“育种梦” 唯愿多打“百斤粮”——记市先进工作者、市农科院副研究员王二伟 当前速看

凯迪网   2023-05-12 22:39:51

5月9日,阳光明媚,在市农科院小麦新品系试验田内,麦苗绿油油的。市农科院副研究员王二伟(上图中)拿着小麦育种试验记录本,带着几名科研人员在一行行查看麦苗生长情况。

王二伟今年42岁,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已从事农业育种工作16年。“老百姓种田不容易,我就是想让老百姓多打粮食。”农村出身的王二伟对农业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

“民以食为天,有了好种子,才能多打粮。”王二伟说,小麦育种是一项周期漫长、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优良品种的诞生往往需要6年到8年时间,而且成功率极低。为选出在生产上能够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资料图】

“麦子在地里一天一个样,我们也不能停歇。有时候,为了观察一个性状特点,在地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王二伟的老搭档余从文说。

作为育种专家,王二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给了小麦育种工作。每年“十一”恰逢小麦播种季,王二伟放弃假期,带着科研人员钻进田间地头,和大家一起踩线、划线、规划试验区,播下种子。每年“五一”前后是小麦杂交授粉的关键期,王二伟更是天天往田里跑,对不同小麦新品系的抗病性、抗倒性等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观测、记载、鉴定。小麦脱粒时,酷暑难耐,王二伟带着科研人员在田里一站就是一整天,胳膊上、腿上、脸上、头发上、鼻孔里都是灰。

“这些麦子就跟我的孩子一样。”王二伟说,小麦育种,从播种到收获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细致,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几年的心血就有可能付之东流。

因为一门心思都在工作上,王二伟对家人的照顾和陪伴就少了几分。结婚时,遇上小麦授粉,他只休息了一天;孩子出生时,赶上小麦播种,他只休息了两天。虽然妻子总抱怨他把家当旅店,“回来就睡,起来就走”,但她还是把家和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16年来,王二伟主持、参与了平麦998、平麦02-16、平麦189、平麦20等6个小麦新品种的育种工作。其中,国审小麦新品种平麦189的选育填补了我市没有国审小麦品种的空白,解决了广适与高产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产品种种植范围的重大突破,目前已在郏县等县区建立小麦高产示范方16个,累计示范推广良种300万亩以上,产生经济效益2.23亿元。

由于常年工作在科研一线,王二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他获得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市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称号。

“我会努力耕耘我的‘育种梦’,使土地增产增效,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王二伟说。

(本报记者 张亚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