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毕业,Dr.田有新身份!

北京大学   2023-08-12 17:17:56

在北大度过八年时光,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23届博士毕业生田雅婧来说,这八年的学习生活总是忙碌而充实的。她以八年的坚持和积淀,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基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医学生卡瓦一等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骨干、口腔医院本科及长学制党支部书记……如今,田雅婧即将入职中日友好医院,成为一名口腔正畸科医生。

她的故事关于坚持,关于成长,也关于北大医学的精神、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1

尽可能去帮助每一位患者

作为一名医生

所做的努力可能改变

一位患者的一生

田雅婧的父母都从事医学工作,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她从小就对医学感到亲切。2015年,田雅婧怀着对医学的热情,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但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她对口腔医学了解并不多,主要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选择了这一专业。而真正进入专业学习和临床工作之后,穿上白大褂,面对承受病痛的患者,最初的兴趣和好奇逐渐变成了医学生的使命感。在她心中,医学不仅是一个专业、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从大四那年开始,田雅婧进入北大口腔医院实习,开始学习口腔医学知识和临床操作。最初是在仿头模的离体牙上进行操作,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就开始真正在门诊接诊患者了。与大临床相比,口腔临床操作创伤和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学口腔的学生上手也更早一些,这也意味着需要更早地独立面对病人。

北医对临床的要求是很高的,对学生门诊中的指导和监督也非常到位。刚开始出门诊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点胆怯,但在带教老师耐心的指导下,还都算比较顺利。

门诊中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田雅婧虽然在学校学习了很多书本的知识,但面对一些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尤其是一些罕见病例,进行判断和治疗依然有很大的难度。

△2020年6月,田雅婧出门诊

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刚开始出门诊时遇到的一位患者。患者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由父亲陪同从外地过来看病。患者的父亲脸上带着忧虑和急切,进入诊室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请您看看这孩子还能不能治了?”等到小女孩张开嘴,田雅婧不禁心中一惊:她嘴里除了门牙和后面的几颗槽牙,中间部分的牙齿都是没有的,只有像老年人一样空空的牙龈。

面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和患者急迫的心情,田雅婧心里有点紧张,一时没有反应出这是什么问题,就请自己的带教导师来为患者检查。在导师检查的时间里,田雅婧努力回想课本上的知识,想到这种症状很像一种叫“颅锁综合症”的疾病,并经过与导师的沟通,初步认定这位患者的情况属于这类疾病。

导师了解到这个女孩的家庭情况后,帮她联系外科、修复科的医生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当田雅婧带女孩和她的父亲到外科确定好手术时间、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们在走廊里拦下她,向她鞠躬致谢。那一刻,她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身为医生沉甸甸的责任。

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所做的一点努力就可能改变一个女孩的一生。后来我接诊病人的时候,无论大事小事,我都非常乐意给患者帮忙,尽管有时候可能要多花费一点时间,但我还是愿意尽可能给患者提供帮助。

△田雅婧与患者合影

2

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历经很多磨难以后

得到理想结果的那种幸福感

就是做科研最大的魅力

要想做到临床上遇到问题准确判断,真正帮助患者排忧解难,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医学部的专业课时间排得很满,而且每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难度也很高。

为了跟上老师的节奏、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田雅婧每天上完课,都会立即对当天所讲的内容进行复习。医学专业课的教材是厚厚的蓝皮书,教材的全部内容都在考试的范围内,所以复习的时候,她会仔细阅读教材,不遗漏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

医学专业课程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田雅婧在期末季往往会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背书。她对二教楼梯拐角处的椅子印象深刻,那里人少安静,是她常驻的背书地;学解剖的时候,她在逸夫楼八楼的走廊里把解剖教材背了五遍,这是她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田雅婧(中)和同学们在日本东北大学交流

科研也是医学生的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研究生期间,田雅婧白天在医院出门诊,晚上回到实验室做实验,面对无缝衔接的高强度的工作,她有时也会觉得很累,但却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她向往实验结果理想时的那种喜悦和满足。

刚开始接触科研时,她和一位师兄共同进行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制,虽然已有的文献材料记载了这种材料的制备方法,但记载得非常简单,具体的方法还需要在实验中摸索。最初的实验每天都在失败,他们不断修正实验条件,但始终得不出理想的结果。

最后,在更换了无数的实验条件,又更换了实验化学材料之后,我们终于把那种材料做出来了。在显微镜下看到那种形状非常规整、非常漂亮的小球的时候,真的感觉特别开心。历经很多磨难以后得到理想结果的那种幸福感,我觉得就是做科研最大的魅力。

△田雅婧在毕业答辩现场

一本本厚厚的教科书,一个个实验室里的深夜,一点一滴的努力都是为了成为一名患者可以信赖的医生,为了那一句庄严的承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田雅婧在毕业典礼上

3

以“厚道”为人为医

它时刻提醒我

作为一个人

作为一名医生

应该践行的基本准则

‘厚道’是我踏入北医校园看到的第一个词,是我每天出入校门警醒的箴言,更是我深夜回到北医的沉稳的陪伴。

八年求学,北医的“厚道”精神始终给予田雅婧精神的滋养,也带给她持久的信念和力量。奔忙于课堂、实验室和门诊之间,遇到不顺利、不开心的事情是难免的。但每次进入北医校园,“厚道”两个字映入眼帘,她就感受到一种厚重而笃定的力量,仿佛心灵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和沉淀,重新坚定了前行的勇气。

厚道石不仅仅是在刚刚入学的时候提醒我们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责任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更在我们整个学习过程中,当我们的心态发生波动、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始终是我们坚挺的后盾。

△田雅婧(左二)在开展义诊活动

“厚道之人,方可为医。”在北医“厚道”精神的感召下,田雅婧在学业科研之余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志愿服务,尽自己所能为身边的老师、同学服务,并发挥医学生的专长贡献社会。

在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燕园部部长期间,她组织志愿者们在北京儿童医院、北医三院、北大国际医院等医院进行导诊服务,为患者提供指引和帮助。在儿童医院,她看到很多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焦急,也见证了儿科医生的辛苦付出,在服务患者、协助医护的过程中,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田雅婧(前排左二)参加青协社会实践活动

如今,田雅婧从北医毕业,即将告别这个学习生活了八年的地方。她心中既有眷恋不舍,也有对新生活、新挑战的期待。

未来,她将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坚持临床和科研工作,努力让自己的研究向患者的实际需要靠拢,让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在她心中,这是做一名医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